“限塑令”三年观察:废塑回收需政策扶持

    今日“限塑令”实施已满三年。记者调查发现,虽然北京的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做到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,但在农贸市场等零售场所,超薄塑料袋难被禁用,不合格塑料袋仍大行其道。

    对于市场经营方管理缺位、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等问题,业内学者建议,农贸市场应实行“三统一”,通过统一进货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加强“限塑”管理。商务部有关人士此前在公开场合承认,农贸市场在“限塑令”执行监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,下一步将加大力度落实市场经营者责任。

   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告诉人民网记者,未来杜绝“白色污染”有赖于建立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、产业化”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,特别是政府要通过优惠政策,扶持废塑料回收形成产业化,方能实现塑料制品从生产到再生的良性循环。

    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大型超市内,顾客王女士交完钱后,从挎包里拿出一个帆布袋,把购买的食品装进袋子里。

    “‘限塑令’公布后,我开始自觉准备环保袋,每次去超市都自备,既省钱,也支持了国家政策。”王女士告诉记者,“限塑令”前,她习惯向收银员要好几个塑料袋,将不同种类的商品分装在不同袋子里;而现在,即使忘带购物袋,也会想办法把商品塞进挎包内,“塑料袋能不买就不买”。

    在北京,在“限塑令”颁布后逐渐减少购买塑料袋的消费者并不鲜见。一些年轻人有意选择使用漂亮精美的环保包,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也减少了塑料袋的浪费。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日前公布的数字,三年来,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,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,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,超市、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/3以上,“白色污染”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抑制。

    应该说,“限塑令”下,部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确实在提升。但同时记者注意到,在社区农贸市场、批发市场等零售场所,发放超薄塑料袋及免费塑料袋的现象仍较为普遍,与大型超市的实施效果相比可谓“两重天”。

    按照“限塑令”及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,厚度在0.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应禁止生产、销售及使用;超市、商场、集贸市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。此外,塑料袋上应标注环保性文字、安全警示、生产厂家、承重等信息,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应注明“食品用”字样。

    记者走访朝阳区一家社区菜市场发现,不仅提供的塑料袋没有任何说明,而且摊主多免费向顾客发放超薄塑料袋。几位菜贩告诉记者,今年菜价本来就偏低,再多收几毛钱担心更卖不出去。而在市场的一处角落里,彩色的超薄塑料袋堆积一团,“限塑令”在这里失去效力。

    “农贸市场规模较大且交易灵活,往往是合格塑料袋与不合格塑料袋混着卖,不知不觉就形成高低两端翘板式的质量状态。”日前,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、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,在北京一些农贸市场,高质量塑料袋主要是为应付检查,真正购买的人很少;而假冒伪劣塑料袋和超薄塑料袋,由于价格低廉,仍然是很多小商小贩的首选。

    报告发布方今年四五月间在北京走访调查发现,即使农贸市场管理方要求商贩使用指定的塑料袋,也难以保证指定塑料袋符合国家规定的厚度标准,有些地方的塑料袋经销商也在销售质量差或应被淘汰的超薄塑料袋,报告认为,“市场经营者对市场内塑料袋的使用及销售情况并未做到真正监管,在做表面文章”。

    “市场监管缺失造成超薄塑料袋使用泛滥。”董金狮认为,农贸市场的“限塑”管理应做到“三统一”——统一进货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而且必须明示,进入市场的消费者要知道从哪里购买。

    《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》规定,商品零售场所如销售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,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《产品质量法》等法律法规对市场经营方进行处罚。但上述报告指出,由于执法部门“跑得不勤、查得不严”,使得一些商户成为“限塑令”下的“漏网之鱼”。

    与上述报告结论相呼应的是,人民网日前的一项相关调查也显示,34.2%的网友认为“限塑令”尚存监管盲区。商务部商贸服务司标准规范处处长李嘉建此前在公开场合承认,农贸市场在“限塑令”执行监管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,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,将责任落实在市场经营者身上,进一步抓好“限塑”工作。

    据悉,我国将适时扩大“限塑令”范围,餐馆、医院有望被纳入。有专家表示支持,认为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伴随的是高碳经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,餐厅等场所“限塑”十分有必要。但也有专家认为,在目前“限塑令”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,扩大范围并无意义。

    “应该看到,‘限塑’扩容体现了政府的决心,能够起到减少浪费、保护环境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作用。”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尽管目前农贸市场“限塑”效果不佳,但未来扩大“限塑”范围也并非意在“避重就轻”,而是“双管齐下”。

   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透露,接下来将重点开展塑料购物袋替代品研究,推广可降解塑料技术,促进塑料袋的循环利用,特别是能够合理回收利用。董金狮也建议有关科研机构进行资源整合,联合开发研制出功能良好、价格适中,同时不会污染环境或污染较少的替代产品,方便公众使用。

    “未来应加快对废弃塑料的合理处理和再生利用,杜绝白色污染有赖于建立‘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、产业化’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,特别是政府要通过优惠政策,扶持废塑料回收形成产业化,方能实现使塑料制品从生产到再生的良性循环。”董金狮告诉记者。

    记者了解到,今年还将加大对地方政府落实“限塑令”的问责力度,地方“限塑”情况将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指标体系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及农村文明集体的评定工作之中,并作为政府工作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李静表示,地方政府在创建生态文明社会过程中的“限塑”成绩,将通过分数加以体现,以促进“限塑”理念渗透到全社会之中。